⒈ 隐藏之意;精深之意。
⒉ 微薄的心意。常用作谦词。
⒈ 隐藏之意;精深之意。 《后汉书·庞参传》:“拜 参 为 汉阳 太守。郡人 任棠 者,有奇节,隐居教授。 参 到,先候之, 棠 不与言,但以薤一大本,水一盂,置户屏前,自抱孙儿伏於户下。主簿白以为倨。
引参 思其微意,良久曰:‘ 棠 是欲晓太守也,水者,欲吾清也。拔大本薤者,欲吾击强宗也。抱儿当户,欲吾开门恤孤也。’”
晋 袁宏 《后汉纪·明帝纪下》:“如并侍左右,必能发起微意,增广徽猷者也。”
《魏书·和跋传》:“毗 等解其微意,诈称使者,云奔 长安 追之不及。”
宋 苏轼 《杜处士传》:“子能详微意,知所激刺,亦无患子矣。”
鲁迅 《书信集·致曹聚仁》:“今之衮衮诸公及其叭儿,盖亦深知 中国 已将卖絶,故在竭力别求卖国者以便归罪,如《汗血月刊》之以 明 亡归咎于东林,即其微意也。”
⒉ 微薄的心意。常用作谦词。
引三国 魏 曹操 《与诸葛亮书》:“今奉鸡舌香五斤,以表微意。”
宋 王安石 《精卫》诗:“帝子衔寃久未平,区区微意欲何哉?”
鲁迅 《书信集·致增田涉》:“非常感谢 佐藤 先生,你遇到他时,祈代转此微意。”
微意的拼音是:wēi y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