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饿死的人。亦作“饿莩”
例涂有饿莩而不知发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英corpse of the starved;
⒈ 亦作“饿莩”。
⒉ 饿死的人。
引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“及至一方有警,一面被灾,未逮三年,校计騫短,坐视战士之蔬食,立望饿殍之满道。”
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一:“又兼民穷财尽,饿殍盈途,盗贼充斥,募化无路。”
李大钊 《大哀篇》:“刀兵水火,天灾乘之,人祸临之,荡析离居,转死沟洫,尸骸暴露,饿殍横野。”
茅盾 《脱险杂记》三:“我们看见大街上垃圾堆积如山,短短一段路程就接连出现了三四具饿莩。”
⒊ 饿得快死的人。
引唐 白居易 《辨水旱之灾明存救之术策》:“凶歉之年,则贱糶以活饿殍。”
明 王錂 《寻亲记·就教》:“[小生]休道朱门生饿殍,[合]也曾白屋出朝郎。”
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馀韵》:“舞丹墀燕雀常朝,直入宫门一路蒿,住几个乞儿饿殍。”
⒋ 饿死。
引宋 王安石 《辞免平章事监修国史表》二:“百姓以安平无事之时,而未免流离饿莩。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吕无病》:“今见如此用度,恐子孙有饿莩者矣。”
⒌ 使之饿死。
引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结构》:“若谓古事皆实,则《西厢》、《琵琶》推为曲中之祖, 鶯鶯 果嫁 君瑞 乎? 蔡邕 之饿莩其亲, 五娘 之干蛊其夫,见於何书?果有实据乎?”
饿殍的拼音是:è piǎ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