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唾壶敲缺”。
⒉ 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:“王处仲(王敦)每酒后辄咏'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'。以如意打唾壶,壶口尽缺。”后以“唾壶击缺”或“唾壶敲缺”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。
⒈ 亦作“唾壶敲缺”。参阅《晋书·王敦传》。
引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:“王处仲 ( 王敦 )每酒后輒咏‘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’。以如意打唾壶,壶口尽缺。”
后以“唾壶击缺”或“唾壶敲缺”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。 清 钮琇 《觚賸·虎林军营唱和》:“吴愧菴 名 炎 ……同以史事株连,逮繫 虎林军营。吴 有《营中送春》诗云:‘一半春光縲絏过,唾壶敲缺待如何。’”
清 袁枚 《随园诗话》卷二:“﹝先祖 旦釜公 《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》云﹞忧来处,把唾壶敲缺,羯鼓频挝。”
周斌 《和剑华醉歌行》:“毕竟英雄心不死,唾壶击缺剑光紫。”
唾壶击缺的拼音是:tuò hú jī qu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