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巡视。
⒉ 官署名巡检司,官名巡检使,省称巡检。始于五代后唐庄宗。宋时于京师府界东西两路,各置都同巡检二人,京城四门巡检各一人。又于沿边、沿江、沿海置巡检司。掌训练甲兵,巡逻州邑,职权颇重,后受所在县令节制。明清时,凡镇市、关隘要害处俱设巡检司,归县令管辖。参阅《文献通考·职官十三》、清顾炎武《日知录·乡亭之职》。
⒈ 巡视。
引《魏书·张彝传》:“每东西驰使有所巡检, 彝 恒充其选。”
唐 白居易 《钱唐湖石记》:“其石函、南筧、并诸小筧闥,非浇田时,并须封闭筑塞,数令巡检。”
亦指巡视检查。 张周 《步履艰难的中国》第五章:“在这次扫黄中, 北京 出动2000人次,巡检了168次书摊。”
⒉ 官署名巡检司,官名巡检使,省称巡检。始于 五代 后唐 庄宗。宋 时于京师府界东西两路,各置都同巡检二人,京城四门巡检各一人。又于沿边、沿江、沿海置巡检司。掌训练甲兵,巡逻州邑,职权颇重,后受所在县令节制。 明 清 时,凡镇市、关隘要害处俱设巡检司,归县令管辖。参阅《文献通考·职官十三》、 清 顾炎武 《日知录·乡亭之职》。
⒈ 巡查检视。
引《北史·卷五·东魏孝静帝本纪》:「冬十一月戊申,诏遣使巡检河北流移饥人。」
⒉ 职官名。宋时设置于沿边或关隘要地的官员。或管数州数县,或管一州一县,以武臣为之,掌兵捕盗,受州县指挥。及金、元时代,管辖限于一县;至明、清,则为州县之属官,管理次要事件。
巡检的拼音是:xún jiǎ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