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德歌·春

译文

春天的杜鹃叫了,好像在说“不如归去”。你走的时候说是春天就回来,而今春已到,却不见你的踪影。近日才几天面色已显得枯槁瘦弱,憔悴多了。等了整整一个春天,九十个日夜啊,却一点消息也没等到;而旧时檐前燕子早已归来,忙忙碌碌地营巢筑窝干得多欢!

注释

双调:宫调名。大德歌:曲牌名。

子规啼,不如归:子规啼声很像人说“不如归”,容易引起离人的乡愁。

憔悴:疲惫没有精神。

鱼雁:书信的代称。

则见双燕斗衔泥:只见一对对燕子争相衔泥筑巢。斗:竞相,争着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王学奇 等 .元曲鉴赏辞典 .上海 :上海辞书出版社 ,1990 :73-74 .

2、李汉秋 李永祜 .元曲精品 .北京 :北京燕山出版社 ,1992 :15-16 .

  关汉卿的大德歌分别写春、夏、秋、冬四个季节,以一位闺中女子的口吻抒发其久久盼望离人归来,而屡屡失望的相思之苦。这首是写春季的,以春季而人未归,抒写女主人公的哀怨情愫。

  此曲首二句“子规啼,不如归”,既写景,又写时。意为:春天的杜鹃叫了,好像在说“不如归去”。声声响在少妇耳旁,深深触动了她怀念远人的情怀。所以第三句写道:“道是春归人未归。”意为:你走的时候说是春天就回来,而今春已到,却不见你的踪影。由于盼人人不至,精神饱受折磨,于是引出“几日……絮飞”两句。“几日憔悴”是从外形上描绘其愁苦。“虚飘飘柳絮飞”,表面写的是景,实际是比喻少妇的心理状态。情侣在外是凶、是吉、是祸、是福都不得而知,不能不令人担心。因而心绪不定,正如虚飘飘的柳絮,无所适从。下句“一春鱼雁无消息”是说:她等了整整一个春天,九十个日夜啊,却一点消息也没等到,痛苦已极,百无聊赖。妙的是作者未从正面明写这种感情,而是宕开一笔,用“则见双燕斗衔泥”来反衬。燕是“双燕”,它们为筑爱巢在比赛着衔泥。此情此景,和孤居独处、落落寡欢的少妇形成鲜明的对比,不禁使人又添几分苦涩。

  曲子以“归”为诗眼。首句“子规啼”,因其声若“不如归去”,能发闺妇怀远之情。二、三句妙用三个“归”字,贴切、自然流畅,强烈地传达出思念的情感。在飘飘柳絮衬托之下,“添”字尤见精神,准确地把握了因“思”而起的恍惚神态。末句写眼前景,以双燕衔泥营巢继续映衬和强化浓郁的思念和独寂之情。

  此曲开头用的是比兴手法。中间写少妇的离别之苦,由表及里,层层深入。最后用双燕衔泥反衬少妇的孤独之苦。全篇紧紧围绕一个“春”字,从各个侧面描绘,突出了少妇的思念。行文上惜墨如金,不蔓不枝。

关汉卿

关汉卿(约1220年──1300年),元代杂剧作家。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,“元曲四大家”之首。号已斋(一作一斋)、已斋叟。汉族,解州人(今山西省运城),与马致远、郑光祖、白朴并称为“元曲四大家”。以杂剧的成就最大,一生写了60多种,今存18种,最著名的有《窦娥冤》;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,如:《单刀会》、《单鞭夺槊》、《西蜀梦》等;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、套数10多首。关汉卿塑造的“我却是蒸不烂、煮不熟、捶不匾、炒不爆、响珰珰一粒铜豌豆”(〈不伏老〉)的形象也广为人称,被誉“曲家圣人”。 ...

()

猜你喜欢

江湖路远总风波,欲各山中制芰荷。

黄叶落来秋色晚,乱鸦归处夕阳多。

()

楼船出京口,晨潮来东海。望望怀中人,沧洲隔烟霭。

春风吹短箫,棹歌声远遥。棹歌自西上,思心随落潮。

()

万丈龙门未易过,感君指引渡风波。海头多少傍人眼,不济于今将若何。

()

叉鱼春岸阔,此兴在中宵。大炬然如昼,长船缚似桥。
深窥沙可数,静搒水无摇。刃下那能脱,波间或自跳。
中鳞怜锦碎,当目讶珠销。迷火逃翻近,惊人去暂遥。

()

谈心握手细论交,冲雨何妨晓出郊。空谷有缘频倒屣,草堂无径欲诛茅。

且凭尊酒攒幽思,未暇炎凉与世嘲。此别思君无个事,山门惟许一僧敲。

()

茅屋阴阴水北村,满床书卷一桐孙。雨声长在黄梅树,四月来时不出门。

()